天氣之子(Weathering With You) - 在下雨的東京遇見陽光|AC的電影&攝影隨筆

自從三年前看了<你的名字>後,深深地被新海誠的風格所吸引,這次看到<天氣之子>的預告後,在忙碌的工作夾縫中擠出一點空間直奔電影院。這部雖然不是那種會要人用腦費力理解劇情的電影,但是揭發的議題也是滿值得思考的,另外畫面簡直美不勝收,一雨滴一世界。


氣候變遷 - 異常波動或正常循環

<天氣之子>在台灣上映的期間剛好與聯合國「氣候行動峰會」重疊,而瑞典16歲少女在會中義憤填膺地指責各國領袖對氣候議題只說不做。其實這個部分我看了一些評論,跟片中一些耆老說的一樣:人類觀測氣象的歷史真的足夠長到下判斷了嗎?這可能是百年歷史內的極端值,但卻是千年歷史內正常的週期變化。

其中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說法是:過去大部分的人認為溫室效應造成海平面上升是負面的影響,但是流動水體的增加卻讓一些原本是沙漠的地區開始下雨,漸漸有了可以耕作的機會,這是負面的嗎?

人類的足跡確實會改變地球的風貌,但我覺得要多看點資料才能判斷是好是壞。

片中或許陽菜帶著使命感自願成為活祭品,終止了連綿大雨,但其實她真的不用把全東京的命運揹在身上。不是因為「這個世界早就失控了」,而是因為就算半個東京都淹沒在水中,人類還是可以適應環境。將近結局的時候,帆高看見的東京,已經廣泛運用船隻作為交通工具。就算沒有晴天,就算大水淹沒了城市,人類的科技也會不斷地進步,最後還是有辦法解決困難。

畫面精緻 - 雨水與城市活了過來

這部電影中的東京樣貌萬千,既有燈紅酒綠的繁華,也有遺世獨立的孤寂。當繁華籠罩在陰雨連綿之中,孤寂高聳的廢棄大樓內蘊著未知的力量,足以左右天氣的變化。

雲端上有另外一個世界,有雨水化作的龍、兔子跟小魚,即使是落在地面的雨水,也還是有微弱的生命力,就像小魚緩緩地游動著,儘管最後沒入空氣之中。

一切就像夢境般美麗,如癡如醉。


社會制度 - 不完整的扶持系統

這是我看到的爭論:有觀眾認為帆高就是小屁孩,沒有試圖向大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及困難。但也有人站在同理的角度認為:帆高就是個青少年,在他有限的智識下,做出這些行為其實都非常正常。

我覺得,每個人在成長的路途當中都有學習溝通:青少年主要發展的是如何用別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表達,成年人要學習的是如何傾聽跟不先入為主地批判。如果發生溝通不良的情況,雙方都有責任,但我覺得成年人的責任應該是比較大的。因為常理來說,成年人的能力應該是有經過磨練,所以會比較好的。

帆高離家出走的原因雖然沒有交代得很清楚,但我還沒看到任何一個人問過他:為什麼不回家。如果家是一個很溫暖快樂的地方,有人會半夜頂著大雨跟寒風在路上走來走去嗎?還有,我覺得撇開槍砲管制法之外,帆高對皮條客開槍完全有理。因為他是處於被壓制的狀態,他如果不反抗就很可能會再被打,對方身上有武器的話,甚至可能會受傷。我覺得出於防衛,這個槍必須開。

陽菜也是一樣,接受社福機構安置當然會過得比較輕鬆,但是社福機構通常沒辦法讓一家人同時領養兩個孩子吧?因為陽菜不想跟弟弟分開,所以才會拒絕社福機構的安置。這都是社會制度不夠健全的地方,有另外一部電影<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>也是在探討類似的議題:這些失依的孩子,我們怎麼尊重他們本身的意願並且真正地幫到他們?

預告片請點我

Comments